文登首发讯 43年扎根车间,从“小年轻”到“老部长”,王胜忠用一把把扳手“拧”出了匠人筋骨。本该退休享清福的年纪,他选择返聘坚守,带领团队啃下多项“卡脖子”技术,将“爱岗敬业”四个字打磨得锃亮如新。
记者推开创新工作室的门时,65岁的王胜忠正攥着一张图纸,认真比对着手中新研发的工具。
文登威力工具集团有限公司智能产品制造部原部长王胜忠介绍,这个是给军工直升机做的一个拆飞机叶轮的一种工具,这种工具套上去以后它就能当人的第三只手来用。
时光倒回1982年,刚进厂的王胜忠只是一名车间操作工。铲屑、研磨、修配……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,他却一练就是很久。
王胜忠介绍,刚入行的时候他是个普通的工人,但每一个零件在他手中都是沉甸甸的,他都认真去对待,去做好它。
正是这股子钻劲,让他从普通操作工一步步成长为高级技师,2016年牵头成立创新工作室时,两个人、两台电脑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。
王胜忠介绍,在他印象当中有这么一次,美国一个客户带来一种工具过来,他们从研发到形成批量一直没解决问题,经过多年以后找到他们,这个扳手在用的时候它中间有个滑杆,这个滑杆一用力的时候就穿出来了,他带领他的团队把这个自调式大力钳子的滑杆加了个小槽,把它的工艺和方法给改进了,并且这个扳手现在已经在中国甚至世界批量生产了。
精于一技,长于一能,这个团队已发展到现如今的九人,研发实力也更上一层:wifi数显智能扭矩扳手成功申请国家专利,RFID智能嵌入式防丢工具等甚至用在了高铁和航天领域……
作为公司的技术骨干,王胜忠深知自己的责任不仅是搞研发,更要传手艺。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能传授给年轻人,手把手地指导他们操作,为公司技能人才的多层次化增添了更多新力量。
文登威力工具集团有限公司智能产品制造部部长王荣华介绍,老王部长都会想到一些他们想不到的点子和方法去解决问题。他们一块做了像航发的专用工具,还有专用的工具柜工具车这一类的项目。跟着老王部长,学习了很多经验,更多一些注重实践的经验,从他来讲获得最大的一个收获。
43年时光在他掌心刻下厚茧,也铸就了一座工匠精神的丰碑,王胜忠先后荣获中国好人、齐鲁首席技师、文登工匠等荣誉称号。
王胜忠介绍,他虽然退休了,可是对研究工具的情怀和热情他始终忘不掉也去不掉,他要继续为这份工作发光发热,也带好他身边的徒弟。
车间里,新安装的智能产线轰然启动,这位手握近40项专利的“无冕博士”依然保持着最初的姿势——弯腰,凝视,打磨。(邢欣怡)
打开“文登首发”看评论